微博秀UID
杨肸子

长沙市第二十中学【龙江作协】任中恒︱罕河源头采风(之三)-春夏秋冬

【龙江作协】任中恒︱罕河源头采风(之三)-春夏秋冬


罕河源头采风(之三)
——张家珍,在沧桑的罕河大坝上一路前行
文/任中恒
张家珍,在龙江县众多人口中,不是一个很熟悉的名字。但却是一个对事业非常执着的人,他是在罕河大坝上行走了大半辈子的护堤者。如今,他已经不再是堤防段的领导了。从主要领导的位子上退了下来,但他没有回家养老,仍然坚守着罕河大堤,守望着滚滚东逝的罕河之水。他从未想过向罕河奢求过什么,他只是想再为大堤做点事,只是想,趁着我还在,趁着还来得及,赶快给这个大堤留下一些东西,哪怕只是点点滴滴麻姑传奇,都是他的心愿。于是,他想给守卫大堤的后继者留下一个有头有尾的罕河全程流域图。一个完整的罕河水系和罕堤主要危险堤段图。因此,他这次带着我们一行五人,在很陌生的罕达罕河干流上,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意义,而且是首创的罕河源头跋涉、探究、考证、调研活动。
一个已经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种文化,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情怀的人,做起事来总会有十足的耐性,深含着一种文化的韵味。他总会思索着过往的历史,守望着流去的波涛,探究着远道而来的罕河,总要问个究竟。因为他与这条河漆守了大半生,与这条河争斗了几十年。为保一地村民万顷良田不受水祸殃及,他付出了半生心血。我相信在这种历久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情怀,给了张家珍太多如罕河一样的激情,太多如大堤一样的宽厚稳当。张家珍工作之余,他曾期待走完罕河全程,了解罕河全貌,以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罕河的初枝末节,在用自己的心灵去思考罕河的暴躁性格,把脉和体味罕河的清澈与浑浊。并且随时地记录罕河暴涨与干涸的因由。他试图在自我历经的之外,最大限度地保留一份对于这个大河,这个大堤的历史上经历体验。尽管他的记录不一定是最完整的,但要完善这条河的亲历体验,补上短板和缺失,探源是必须和必要的。他已经留给了后继者一份守卫罕堤的实践记录,他还要留下更完整的罕河水系图谱,他更要留给后继者留下一份心系大堤,爱农护田的悯农情怀和精神品质。
罕河夜以继日的流流淌,张家珍也留下几十年罕堤与罕河的抗争记录,堤内堤外防洪控流的一些小事,强化修补大堤、完善子堤的一些杂事,这些或许是又小又杂的事,只是张家珍留存着的自我的思想碎片,但就这些零星琐碎,让张家珍每一天的生活都变得充实和踏实血祭野人山。我从这些零星琐碎的事物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真实的、真诚、谦卑的张家珍,看到了他的努力付出。
曾经的罕河水,也狂怒的冲击过岸边的大坝,罕河也曾有过怒不可歇的恐怖,1957年大水和1998年那场百年不遇的大水,漫天而来,让张家珍看着大坝决堤,罕河大桥被冲毁,万亩良田被水淹k8356。那都是已经过去几十年的事了。可他至今仍旧耿耿于怀。那时家乡一派狼藉。他脑恨过罕河,同时也对大自然的力量有了新的认识。对自然界充满敬畏之情。
在没有修筑罕河大堤以前,从古至今,罕河也曾猛撞河岸,伤害了许多农牧人家。那时人们抵御自然的能力极其微弱,此地,几乎十年之中九年被水淹。人们谈水色变,从南山根至北山根一个沟塘里就成了柳条敦敦,塔头遍滩,坡地杂草齐腰客观不可以,没人居住。有些老人恍若听见来自西面那洪水怒号我要发达粤语,水头如牤牛齐奔的声音,马秋子就会胆颤心惊,惶惶而逃。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的洪水莫过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那场大水,“水漫金山”,整整一座景星城被洪水淹没,清政府的置所无奈之下,强制全城整体动迁,由城西三里外,迁入现在景星镇的场所。而且在过去的历史旧围基础上,加固加高了城墙,使城墙由原来的一米多高,加固到三米高。景星倾城东移,许多年前废弃的老围子,又有了新的生机。
后来伪满洲国时的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初才修了这个罕河大坝。建国后经过年年加高、加厚,几十年才完善成今日“罕河大堤”的模样。
景星新城为躲过洪水而重建娱乐之大亨,罕河抹去了景星旧城,时至今日已有112年历史,旧城里所有的乌堡,店铺、衙门、马市、民宅、院落统统都被洪水卷走,被洪流冲刷变成荒原尘土西和吧。只有在罕河大堤建立后,这里才出现了农田千顷,耕牛遍野。
十年九涝的现象,已随着不息的罕河水一起向远方流去。在人们残破的遗迹里对罕河那片汪洋还存有一丝的恐惧。今天静静的河水,静静的人,两者不知是谁倒映着谁的心事?
如果一个浪花记载着一段悲壮的往事,那么谁能数尽这条河在历史的骤变中经历了多少沧桑?我们有时拿起一本《北方历史》对着静静的罕河,拼凑有关这条河的古老的故事,慢慢的去衔接故事里沉淀的旧事。罕河给我们带来不尽的思索。
三年前的冬天,我和鲁南也是受到张家珍与庞明朗的邀请,来到景星,对仅存的一段旧城墙进行了考察,那112年前的遗迹还在,只是已经破不成型了,令人惋惜贾文革。景营子屯边的那些见证时光的古榆还那么苍劲,不知罕边敖包留下了多少“楚儿罕”的篝火烧剩的木炭,那木炭是否来自那些古榆。那些为互市而搭建的临时营子,今日已变成罕河南岸最富庶的屯部。张家珍,庞明朗就是这个人杰地灵的屯里走出的精英。
当历史已成往事,张家珍十分珍惜当下这个工作,他写过一篇散文《罕河情思》表露出他对罕河和家乡的爱,他写了两句诗“小河滔滔润泽大地,长堤巍巍固锁蛟龙。” 1957年和1998年,那溃堤时蛟龙施虐,令人惊心动魄玄海迷踪。张家珍通过那两次的惨状,激发了他加固大堤,修筑长坝,为人们造福劲头,于是他把主要工作都投入在大堤上,至此罕河流域罕堤段,大地开始润泽,长沙市第二十中学使此地变成了龙江的米粮仓。张家珍为自己能扼守住这一巍巍长堤,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张家珍自承接了祖辈留下的罕河大堤管护之责那天起星腾科,内心就有一种事业心责任感在激励着他,他已经把大堤当做自己履职尽的战场。通过辛勤的固守,努力的付出,大堤挡住洪水的功能更加牢靠,使几万农户,多民族在这块土地里结邻错居,和谐相处,取得一个又一个丰收年。都过上小康人家的日子,可以说张家珍为此功不可没。
作者简介

任中恒,笔名耕牛,1953年3月生人。做过企管、党办、行政办的工作,机关退休公务员。在《黑龙江粮食经济》《齐齐哈尔社会科学》《黑龙江商业经济》等刊物发表科技论文几十万字。创作了近百万字的历史探索、散文、小说、评论、诗歌等作品,在相关的杂志或网站发表。


点击并识别上方二维码,关注本平台公众号:chxch511
最美文字,最美影像,诗词歌赋,散文小说,评论杂谈,打造最新最美文学平台,传播正能量,同圆中国梦!本平台注重推出新人新作,欢迎投稿。投稿邮箱:3384826033@qq.com
郑重提示:1,投稿的同时请配发个人生活照片和创作简历(200字以内)。如果没有按要求投稿,请按要求再投一次。2、本公众号开通“原创保护”,请不要投送已在别的公众号发表的稿件;3、投稿后请加编辑微信chxch5117,便于文章发表后联系及返还打赏稿费。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打赏
码字很辛苦,转载请注明来自杨肸子《长沙市第二十中学【龙江作协】任中恒︱罕河源头采风(之三)-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