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秀UID
杨肸子

马晨菲一个多世纪以来中美关系的友好互动(下)-中美学者智库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美关系的友好互动(下)-中美学者智库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美关系的友好互动
——关于搞好中美关系“一千个理由”的历史依据
周棉 高原
(江苏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
摘要:中美两国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大国,在众多领域里有着广泛的合作。可以说,中美两国关系的变化时刻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回顾一个世纪多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决战太原 ,自19世纪80年代中国幼童留美开创中美两国友好交流的先河起至今,两国间虽有波折和风雨,但友好互动始终是中美关系中的主旋律。其中,历次中美间的合作交流与友好互动,无不为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福祉。可以相信,中美之间这种深厚的友好互动的历史传统,也必将成为推动未来中美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强大力量。
关键词:中美关系;合作交流;友好互动
四、调解国共矛盾,力促和平建国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搁置前嫌实现第二次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外辱,但是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两党的矛盾再次凸显出来罗平锌电。起初,美国从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角度出发,希望通过调停国共矛盾,维持国共合作的局面来稳定东方主战场,以达到牵制日本的战略目的。此后,随着中国抗战接近尾声夏刈,美国逐渐将这一政策纳入战后对华政策的战略体系,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国共之间展开积极的斡旋。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两党矛盾迅速激化,国共合作、统一战线面临破裂的危险。2月,应宋子文的要求,美国总统行政助理居里受罗斯福的委派来华考察抗战情况。在重庆期间,居里就此次爆发的国共两党军事冲突向蒋介石说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获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助中国都市神兵,中美间之经济财政各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以此向蒋施压,迫使其改善两党关系。“在国际国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蒋介石在政治上处于孤立地位,为挽回被动局面,指令张冲一定要争取中共参政员出席3月1日的二届一次国民参政会”,从而使紧张的国共关系趋向缓和。
1943年5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了解散第三国际的决定,国民党借机大造反共舆论,掀起新一轮的反共高潮。同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埃及开罗召开会议,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建立国共联合政府的设想。1944年6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向蒋介石转述了罗斯福总统的话,“共产党人和国民党的党员终究都是中国人,他们基本上是朋友,‘朋友之间总有商量的余地’”,并希望国民党政府能够吸纳中共参加政府毕比·琼斯。
来访的美国官员在重庆与中共代表周恩来进行了多次接触,并在中共的邀请下派出观察组赴延安和华北敌后根据地考察,受到了共产党方面的热烈欢迎。1944年7月和8月,美国观察组先后分两批到访延安。毛泽东在与美国大使馆代表、观察组成员谢伟思的长谈中表示:“中国必须实现工业化。在中国,这只有通过兴办自由企业和得到外资援助才能做到。中美两国的利益是相关而相似的,它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是调和的,我们能够、而且应当共同努力……”,“战后美国必然在太平洋地区发挥重大影响。美国是防止中国走向内战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战后政治走向在很大程度上有依赖美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美国是民主国家,在中国,国民党并未实行民主,只有中国共产党正在这样做。因此,中共有与美国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美国无须担心我们不给予合作。我们应当合作,我们也必须得到美国的援助。”美国观察员在延安、在陕北所见所闻使他们深信,中共已深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他们所领导的游击战争已成为抗击日军积极重要的力量,认为美国政府把支持和供给只限定给国民党是不公平的,并建议必要时可直接对中共军队进行军事物资援助。

美军延安观察组
1944年9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赫尔利访华,此行目的之一是希望“帮助蒋介石解决中国政治问题,例如中央政府与中共的关系问题”。赫尔利在华的数月内,与国共两党的领导人进行了密集的会谈幸毋相忘 ,协调国共矛盾,争取抗战胜利,并试图“建立一种持久的民主的和平”。中共领导人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推进与美国的合作关系。11月,赫尔利访问延安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和高规格的礼遇。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与他进行了多次会谈,双方最终签订了《中国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协定》,共有五点:一、中国政府、国民党、共产党一致合作,统一所有军队,击溃日本,建设中国;二、改组国民党政府为联合政府,宣布新三民主义政策;三、联合政府拥护孙中山主义,建立民治、民有、民享政府,实行各项政策;四、联合政府及联合军委会承认所有抗日部队,此军队应遵守执行其命令;五、承认各党派团体合法地位。毛泽东在通过赫尔利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表示:“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向是有着历史传统深厚的友谊的,我深愿经过你的努力与成功,使得中美两大民族在击败日军,在重建世界永久和平,以及建立民主中国的事业上永远携手前进。”在美方的促成下,1945年8月29日,国共两党在重庆开启谈判,谋求和平建国的方案,10月10日,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拒做帝妃。
在国共内战一触即发的时刻,1945年12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来华调停。在其调停下,国共两党在缓和战事、军队整编等问题上取得了积极成果。周恩来认为,马歇尔在两党谈判中“显然是有助于中国和平民主问题的解决,而且是符合国际合作的原则”兽宠小娇妻,“所以我们欢迎马歇尔将军参加停战与整编军队的商谈”。1946年,马歇尔推荐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希望通过他在中国的特殊经历,为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积极因素。此后,司徒雷登同马歇尔在国共之间展开了极尽艰难而曲折调停工作。1947年1月,马歇尔在回国前几乎更是将调处的使命完全寄托在这位新任驻华大使身上,“幸而司徒雷登博士所处的地位仍将自然而然地吸引各方面人士不断寻求他在谈判中的斡旋作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这种作用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

马歇尔在中国调停国共内战
在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逐步倾向于国民党政权,但是到1949年中国战局逐渐明朗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不得不面临新的选择。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党政机关及各国驻华使馆相继撤离南京。4月18日,司徒雷登大使拒绝了傅泾波受李宗仁委托前去劝说他南撤广州的建议,依然奉命留在南京,并尝试着与中共代表进行接触,表达了美国希望与即将诞生的新中国建立起联系的愿望。中共领导人周恩来也派出曾就读于燕京大学经济系的黄华在南京与司徒雷登进行了接触,但最终双方因为分歧过大而未能如愿。
五、“文革”期间中美两国的战略互动
新中国成立后,在美、苏两国相互角力的国际格局下,中国政府“一边倒”地倒向了社会主义阵营,政治上孤立,外交上封闭,直到20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中美关系才开始逐渐解冻峰终定律,实现正常化。
19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且冲突不断。1969年3月,中苏边境爆发严重的“珍宝岛事件”,狂妄的苏联领导人企图对中国采取“一劳永逸”的核打击。此时,彭程程中、美、苏三国的关系正在悄然发生微妙的变化。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战略思想上是位有远见卓识的人”,早在1968年角逐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他就曾表示过要与共产党中国的对话。1969年,在继任美国总统后,尼克松召集他的白宫顾问认真分析了当下“中美苏”大三角的战略格局,认为有必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随后,“美国在一九六九年七月宣布一系列的单方面主动议案,来显示已有转变。原先不准美国人前往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的禁令取消;美国人可以携带价值一百美元的中国制物品进入美国;也准许在某一限量之内的美国货物输往中国。这些措施本身都不算太具重大意义,但是旨在传达美国有了新作风。”1969年8月,尼克松借访问亚欧等国的机会,公开表示要改善对华关系,并希望能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两国与中国之间建立起一条非官方的来往渠道。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寻找外交上的突破点。从1969年6月至10月,在毛泽东的指示和周恩来的安排下,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四位老帅就当前国际局势先后向中央提出了《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书面报告及口头意见,这些包括建议举行中美高级会谈等战略性意见,以及打开中美关系的具体步骤和建议,为中国最高决策层作出缓和中美关系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1969年8月20日,苏联大使多勃雷宁向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通报了苏联准备对中国进行核打击的计划。尼克松总统在慎重考虑其可能造成的战略后果后,对苏联的计划表示反对,并希望将这一消息尽快告知中国黄光宜。但由于中美断交已久,缺少沟通渠道,美国政府就巧妙地通过当时的《华盛顿明星报》将苏联的计划公之于众。中国政府在获知这一消息后,采取“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等措施,以应对苏联的核打击。由于中美两国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且中国做了相应的准备,苏联不敢轻举妄动,中国也得以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转危为安。
在经过两国外交人员艰难的接触后,1970年1月,中美第135次大使级会谈在华沙举行,“自此中美关系开始逐步趋向缓和,并向正常化道路迈进”。同年12月,毛泽东在接见老朋友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做旅游者来也行,当做总统来也行。总而言之,都行。”毛泽东的讲话无疑为尼克松的访华打开了大门。不久,中美关系便迎来了新的突破。
1971年4月,中国乒乓球队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前,周恩来向中国代表团指示:“这次出去要碰到新情况,不要总是请示报告,有情况要自己处理。……在比赛中要接触许多国家的代表队,其中也包括美国队。作为一个团体,我们总是要和他们接触的。如果美国队进步,也可以请他们来比赛。我们和美国队可以比赛马晨菲,不能来往就不通了,因此就发生一个问题,美国是否可以去?大家动动脑筋。得想想这个世界性的大问题。”比赛期间,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与美国选手格伦·科恩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并互赠了纪念品。消息传到国内,中国政府巧妙地运用了两国运动员交流的机会,授意中国代表团向美国乒乓球队发出访华的邀请,实现了“小球转动大球”的战略构想。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经香港抵达北京。在京期间承欢皇后 ,周恩来总理亲切地接见了美国乒乓球队员,他说:“你们这次作为应邀来访的第一个美国代表团,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我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大多数人民的赞成和支持。”美国乒乓球队的成功访华为迅速打开中美关系营造了良好的气氛环境。

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和10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两次秘密访华,就美国总统访华事宜展开磋商。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实现了两国领导人的跨洋握手。2月28日两国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这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外交的孤立状态,迎来中国外交史上又一次的建交高潮,同时也为后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国际基础。

毛泽东与尼克松破冰
六、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的深度交流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高瞻远瞩,推行改革开放。1978年6月,他对增加派遣留学生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据此,教育部会同外交部和其他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年度留学计划,并将美国确定为首要派遣国。10月,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作为团长率领中国教育代表团赴美考察、协商留学事宜,并就在1978年至1979年内美国接收500到700名中国留学生、研究生和访问学者与美方达成了相关协议。由此一笑清国,掀开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持续不断地赴美的留学热潮。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月29日至2月5日,邓小平副总理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对美国的正式访问,它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卡特总统在欢迎词中说:“今年开始了有历史意义的我们两国关系正常化,今天我们又迈进了一步。”“我们期望,这种正常化能帮助我们一同走向一个多样化的和平世界。”邓小平在答词中说:“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世界形势也在经历着新的转折。中美两国是伟大的国家,中美两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必将对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邓小平的成功访美,“为中国实行全面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对中美两国科技合作和经贸关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从此告别了过去的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走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道路”。

邓小平与卡特
中国在持续不断地推行改革和开放的过程中,逐步确定了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中美两国也实现了在更加宽广领域里的交流与合作。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江泽民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关系实现了新的突破,双方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克林顿总统的回访,进一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稳步前进。此后,中美两国在经贸往来、科技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在美国主导的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体系下,中国获得了更多的参与和发展空间。
进入21世纪后,中美两国之间的友好互动在贸易上更是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中国在不断实现经济总量上升新台阶的同时,也创造了中美两国贸易额的新历史。根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达到5196亿美元,和1979年建交时相比,增长了207倍,中美关系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融的格局。”同时,与1979年中美建交时相比,两国经贸合作已发生质的变化,合作内容从单一的贸易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两国经济关系作为中美整体关系的“压舱石”,使得两国间虽有暂时的风雨,但仍能基本保持中美经济关系健康的温度。
不仅于此,中美经济关系的飞速发展更是直接影响两国间的人员往来与人文交流。 “1979年中美人员往来还不到1万人,2016年中美有近500万人跨越太平洋两岸,其中260万中国人到访美国。1979年,你很难在美国大学里发现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而今30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各大高校求学,占在美外国留学生的1/3,成为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为了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的人文交流,给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积极的正能量,2015年9月22日至25日,中国领导人访美期间宣布,未来3年内将资助5万名中美留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同时,美方也宣布将“十万强”计划从美大学延伸至美中小学,争取到2020年实现100万名美国学生学习中文的目标。
中美建交38年来,中国逐渐成长世界性大国。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关系早已突破单一的双边关系而具有世界意义。事实上,在当今的国际事务中霍夫曼征,美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谋求与中国的合作,同时两国两导人也清醒地认识到,保持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开展深入务实的中美合作,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关键的意义。
七、结语
无可否认,在一个半世纪的岁月中,中美关系也有曲折与险途,但是大部分时间是友好合作互动的,稳定、友好、合作、共赢是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大趋势。中国领导人4月初关于中美友好关系的谈话不仅高瞻远瞩,而且有充分的历史依据,既隐含了中美关系的历史,也符合当前两国人民和两国政府长期友好合作、交流的利益和愿望。可以相信,在一个世纪以来以来中美关系友好互动的基础上,习近平主席关于“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的论断,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将成为中美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的共识,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发展,也为中美两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Friendly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Historical Basis of "One Thousand Reasons" for Improving Sino - US Relationship
ZHOU Mian & GAO Yuan
(Overseas Students and Modern China Research Center,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Jiangsu,221008)
Abstract: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become the world's two largest economies and great countries,and they have extensive cooperation in a wide range of area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changes in Sino-US relations affect the nerves of the world economy.Looking back at the development of Sino-US relations in a century,since the mid-1880s,Chinese children studied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created a friendly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lthough the two countries experienced twists and turns in relationships,friendly interaction is always the main theme of Sino-US relations. Among them,the friendly cooperation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have brought great benefits to both nation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deep tradition of friendly interaction will surely become a powerful force to promote a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Sino-US relation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Sino-US relations;Cooperation and exchange;Friendly interaction

“中美学者智库”微信公众号:windsorfort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加关注
按文章右上角的“中美学者智库”加关注
码字很辛苦,转载请注明来自杨肸子《马晨菲一个多世纪以来中美关系的友好互动(下)-中美学者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