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秀UID
杨肸子

杨肸子陵川和《西游记》的渊源补缀-微陵川

杨肸子陵川和《西游记》的渊源补缀-微陵川

杨肸子
陵川和《西游记》的渊源
补 缀
关于陵川和《西游记》的渊源,说我穷经皓首探究四十载,倒也不算夸张。想那一路走来,茫茫人海,同道者寥寥,虽然不乏沮丧之时,却也从无气馁之心。前些时,蓦然得到《山西晚报》李吉毅记者的青睐,正好比灯火阑珊处觅到知音。遂把一些新的探索与大家分享,虔诚地希望更多的朋友参与讨论并不吝赐教。
根据我的考证和比对,现把吴承恩在陵川的采风过程作如下推断和猜想:
第一站 进入东双脑
陵川县东双脑村位于晋豫两省交界处,是山西的东大门,明清年间修筑的“东双雄关”犹在,气象巍峨,势同锁钥,扼守着三晋门户,述说着历史的沧桑。试想当年吴承恩一路风尘,由此关隘进入陵川,即撞入五行山(太行山,也叫两界山、女娲山)的怀抱,想到不日即可登临上党峰顶(南太行之巅),与老天或先贤(如箕子等)对话,那种飘飘欲仙、乐不可支的感觉委实不可言状。
进得关来,行若里许,伫立峭壁之上俯视,陵川古八景之一—灵泉瀑布,豁然入目。曾闻上世纪60年代末修水电站之前,该瀑布挟雷裹闪,如白练高悬,着实触目惊心、荡魂摄魄。陵川县志载“如虎啸,宛雷鸣,似龙吟”,猜测水帘洞即缘于此。黑风洞在瀑布南三华里的里沟村。瀑布北边崖上有一寺院名“鲤池寺”(崇安寺方丈,洪洞县县尉曾在此主持重修开光仪式),书中观音院或许由此而来?尽管寺名有变,但作者把寺院住持写成“金池长老”,还是露出一线天机,值得玩味咀嚼。
不一而足,尚有莲花山、灵龟石、九莲圣母庙、陈家院(书中讲玄奘俗姓陈)等均在附近,所以说作者入晋第一站应是东双脑无疑。出于职业使然,他绝非一般的匆匆过客,必须要停留或小住一段时间,才能采集到以上诸多素材。加之山水绮丽,春光旖旎,更使他灵感之门洞开,完全不能自已。倘或正逢春天播种时节,看到漫山遍野盛开的桃花,想象出花果山;看到老农备耕整地的钉耙,联想到降妖捉怪的武器,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站 造访高家村
告别东双脑,沿香磨河(官道)西上,进入赤叶河谷,峭壁石窟里的猴头,崖畔裸露的尸骨,一览无遗,尽录笔下,都成了作者的毛坯材料。赤叶河古称“社”,书中有“社里祠”,我想其时他或许也要到“社”里“倒换关文”?
赤叶河西行五华里,就是高家村。作者歇脚打尖也是必须的。朝辞东双脑,暮宿高家村,虽然只有十余公里远近,但荒山僻岭,荆棘阻道,蛛网缠身,行走艰难是肯定的,何况还有响马出没、毛贼剪径,走绕圈子的冤枉路也在情理之中。
把高家村想象成“高老庄”,我想是因为“猪”.因为其时(现在也是)野猪祸害庄稼,是庄户人家最无奈和头疼的事。这或许是把《西游记》写成神魔鬼怪小说的最初动因。
高家村共有五个自然村,规模相当,大小均等,各有四十户左右人家,细思忖,颇合“五行”之理:土窑村莫非属土?南掌村在离方莫非属火?井上村自然属水?小垛村在八卦乾位上莫非属金?高家村在东莫非合“东方甲乙木”?
书中有五庄观,抑或暗指这五个小庄,人参果或许暗示上党药材极品五花参?洞悉五行原理和佛禅精髓的他,这五个小庄极有可能使他怦然心动。
高家村辐射开来,北有师傅岭、无底洞、佛子山、水脏河,南有黑虎玄坛、牛皮王,西有猪头山、黄松背、黄虎掌,东有盘铺、灵佛洞、恋水泉(濯垢泉),这些地方距高家村均在十华里左近。
土窑村背后有个地方叫“长脑”,是到师傅岭的必经之处,莫非以前叫“长老”?
无独有偶,出土窑村往西爬坡五华里即至太行绝顶,一道不大的山岭横亘南北,名曰“反脑岭”。多年来,做过许多考究,没有人知道是哪几个字,于是作个大胆推想:莫非应该叫“烦恼岭”?因为“烦恼”乃猴的天性也。不过这样推断,连我也觉得有些荒唐。这是我所有的推测中最脆弱之处,经不起论证和推敲。如果打脸充胖地说,也算是做学问的话,这种不严肃的态度实是学术研究之大忌。诚然,作如是草率的联想,也还是因为“烦恼岭”在高家村附近的缘故罢了。
第三站 著书西井头
玄奘作为行脚僧,远赴印度那烂佗寺,历尽艰辛,备尝苦难。吴承恩出淮安(作者原籍),别偃师(玄奘原籍),经洛阳(因白马寺),绕辉县,涉太行,更是谈何容易?
从河南到山西,及至在东双脑,高家村等地采集素材(包括话本、传说等)之后,作者亟须找一安然静谧之处对囊中素材进行梳理整合,大概他选择了西井头村?其理由有三:
一是以西井头为圆心,在五华里半径范围内,他又采集了许多资料,单说地名就有大小王村、东西大佛掌村、老牛湾村、拱山底村。这些经过加工之后,全部成为书中原型。
二是书中太上老君是一个最活跃的神仙,恰恰西井头村庙为“三教堂”,为释迦牟尼佛、老君、圣人掌殿。
三是村名令他兴趣大增。因为西井头谐音“犀精头”所以书中以老君坐骑青牛出现的故事多多.更有第五十二回写到的金兜洞里的兕牛精和第九十二回写到的犀牛怪等,都与此吻接。
鉴于以上三点,作者兴致盎然,文思泉涌,决定在西井头村铺纸润笔,摩划布局,悉心创作,打成初稿,亦有可能。
还有看过《西游记》原著的人都知道,作者开卷第一回即把天下分为四大部洲(这种分法唯《西游记》再无出处),这个玄机的确令人匪夷所思。
令我开窍的是,李吉毅记者的考证,即吴承恩作过潞州通判。那么或许是:
北俱芦洲(陵川北边都是潞州的地界)。
南赡部洲( “赡”原为 “瞻”乎? “部”左右换位成“陪”,即陵川往南瞻望为陪州,殊知唐时洛阳为长安之陪都。)。
西牛贺洲(与西井头犀牛相谐,“贺”谐音“和”,据查,西井头老早以来村人多姓“和”)。
东胜神洲(由东双脑谐音而得)?
如以上猜想成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玩了一把相对的游戏,即南北拉得较长,东西则距离很短。
第四站 拜谒崇安寺
陵川崇安寺,俗称福庆院、凌烟寺(福陵山由此演绎而来),创建年代无考,宋太平元年(976年)赐名“崇安寺”沿袭至今。古有“先有崇安,后有陵川”之说。
崇安寺作为陵川大寺之首,吴承恩莅临陵川,不可能不到崇安寺朝拜。
崇安寺坐北面南,二进院落。后为大雄宝殿,金身塑像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药王师佛,右为阿弥陀佛。
当央过殿前为“华严三圣”,即中为毗卢佛(释佛法身),左为文殊,右为普贤,背后为南海观世音菩萨。
以上诸佛菩萨或本身或坐骑书中都有华彩的故事描述(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做过交代),今天我主要还是想说一下山门和钟楼。
崇安寺山门系明代建筑。二层三重檐歇山顶。气宇轩昂,堂皇富丽,十分巍峨壮观。山门内供奉弥勒佛,书中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对弥勒擒拿黄眉怪作了精彩的描写,是小说的一个高潮章节。另外:
弥勒佛左右端立四大天王,暗含风调雨顺之意,即:
风.南方增长天王曰比琉璃(持剑)管南赡部洲
调.东方持国天王曰多罗吒(琵琶)管东胜神洲
雨.北方多闻天王曰毗沙门(宝伞)管北俱芦洲
顺.西方广目天王曰留博叉(青龙)管西牛贺洲
与书中描述严丝合缝完全吻合。
崇安寺山门左翼为钟楼,二层重檐歇山顶,彩色琉璃剪边。有趣的是,一层梁上悬有宋代大铁钟一口。作者在书中写到某寺一钟扎在地下(意应在二楼悬挂,方能声音远扬),可能取材于此?
走出崇安寺,出陵川东门即为狮古桥村和相连的圆圪驼村,遂产生狮驼怪(其中二妖为崇安寺里文殊坐骑青毛狮子和普贤坐骑黄牙老象),该村对面为龙王山,山上曾有一镇妖塔,古称为卓笔峰,现还有康熙二十八年石碑屹立山顶塔址,上书“王公卓笔峰”字样。书中写孙行者跳在笔峰上眺望即与此契合。
《西游记》第六十六回写到在收黄眉怪时,屡屡失手,日值功曹曾献计让孙悟空去请“小张太子”,内容很少,极易忽略。经考察了解到,狮古桥对面有一村名唤“张门前村”。其因是龙王山下本有一张姓大户,因当地水患作怪,出于行善,张家在龙王山建下一塔,即卓笔峰。书中言降服了水母娘娘。后来张家迁徙他处,而门前却陆续搬来许多人家定居,故名“张门前村”。小张太子的原型可能取于此处。众所周知,名著通篇写神魔鬼怪的威力,实写凡人降龙伏虎、擒妖捉怪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刘伯钦,一个是小张太子,而小张太子和张门前村的故事着实撇不清关系。
第五站 游览黄围山
“黄围灵湫”为陵川古八景之首。作者来陵川游历,怎能不去黄围山?黄围风光引人入胜暂且不论,仅凭黄围乃中国禅宗五祖弘忍的诞生地一点,就足以令作者情不自禁、心驰神往。黄围山闻名遐迩,实在极具太大的吸引力。
关于黄围山,书中前后作过角度不同的两次描写。第一次是孙悟空拜师学艺,在山中巧遇一唱“观棋柯烂,伐木丁丁……”的樵夫(莫非彼山为棋子山?)经樵夫指点,去“直南上七八里”,找的须菩提祖师应该就是黄眉老祖。灵湫洞即“邪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这是正面描写。
第二次是写擒拿黄眉怪(把黄眉祖师写成妖怪,即反面描写),讲到悟空请北方真武即荡魔天尊收服妖魔,并二十八宿协同捉拿,其中亢金龙助孙悟空逃脱金铙。巧合的是黄围山顶庙宇供奉正是真武祖师。二十八宿左右分庙列阵,甚是威严齐整。一座黄围山,成就了一个精彩的故事。
写在后面的话:
一个时间以来,有不少热心的朋友或电话、或微信,和我探讨交流,承蒙大家的厚爱,我觉得有必要在过去发表过的一些文章的基础上,以“补缀”的形式,把一些新发现、新想法,抑或一些不成熟的见解,与大家商榷,请大家斧正,并借此向关心我的朋友们致以千分万分之谢忱!
来源:陵川师训

码字很辛苦,转载请注明来自杨肸子《杨肸子陵川和《西游记》的渊源补缀-微陵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