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秀UID
杨肸子

杨肸子隆尧特色:隆尧历史上,这个姓李的人文章写的很出色-俊里说事

杨肸子隆尧特色:隆尧历史上,这个姓李的人文章写的很出色-俊里说事

杨肸子李孝贞和他的诗文

李孝贞,字元操。《隋书》卷57本传确认他是柏仁人,“世为著姓”。其祖父是李宪,其父李希礼,做过信州刺史。
孝贞少年时爱好学习,善写文章。北齐时,因为出身世胄,所以一做官就是司徒府参军事。有一次,他与弟弟孝基去见吏部郎中陆昂。陆昂开玩笑说:“弟弟名叫孝基,哥哥就废弃了!”孝贞立即答道:“季札虽然不才,愿意附于子臧。”孝贞在这里用了季札让国的典故。《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曹宣公去世后,诸侯们打算立子臧继位,子臧不愿做国君,逃跑而去,人们称赞子臧节操高尚。后来吴国国君去世,人们要立季札作国君,季札称引以上故事,说自己要追随子臧,保持节操,于是他弃家室而去种地。孝贞引用这个典故,意思是说,我虽然无才无德,但愿意追随我的弟弟。陆昂为孝贞渊博的学识,得体的回答所折服,握住孝贞的手说:“您真是名不虚传,将来必然前途远大。”
孝贞为人简约沉静,不乱交通宾客。他与从兄仪曹郎李掻、太子舍人李季节、博陵崔子武、范阳卢询祖为断金之交。这些人都是一时才俊。孝贞作为皇亲国戚,不以为荣,反以为耻。他为人正直,从不巴结权贵,居官升迁,全靠自己的本事。后来,在射策考试中得中甲科,被任命为给事中,兼通直散骑常侍。柏人李翥出使南朝齐国,他曾经担任副使。后来,兼任散骑常侍,做过出使北周的副使。归来以后,为给事黄门侍郎、文林馆待诏、代理仪同三司。因为善于词令,齐后主高纬命他与中书侍郎李若、李德林负责起草诏敕文告。
南北朝时的士族豪门,家有经济实力、文化实力,世代为官。不管朝廷有多大风波,甚至改朝换代,对他们家族都没有多大影响。
52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动用武力,灭掉北齐。孝贞被西周朝廷授予仪同三司、小典祀下大夫的职衔。579年,北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孝贞转吏部下大夫。杨坚为北周丞相,尉迟迥在相州作乱,孝贞随韦孝宽讨伐尉迟迥,因功封上仪同大将军。
581年,隋朝代替北周。孝贞被任命为冯翊太守,几年后做蒙州刺史。自此以后,孝贞不再留意诗文写作。人们询问原因,他喟然长叹道:“五十年光阴,一眨眼就过去了。现在两鬓斑白,筋力衰减,为官意念和写作热情一并消逝,可悲啊!”每当公事之睱,常常招集宾客,饮酒听歌,终日为乐。后来隋文帝又任命他为内史侍郎,与李德林一起起草诏令文书。孝贞不善于处理繁剧事务,未能很好完成任务。隋文帝为此很生气,让御史弹劾他,外调为金州刺史,卒于任所。
孝贞有文集二十卷行于世。

李孝贞是散文高手。请看他的《为周宣帝祭比干文》:
自独夫肆虐,天下崩离。观窍剖心,固守诚节。忠逾白日,义盖秋天,羲皇以来,一人而已!见马卿之赋,恨不同时;闻李牧之名,愿以为将。九原不作,恨深千古。聊申薄祭,君其飨者(《全隋文》卷20)。
比干是殷帝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即纣王)的叔父,官居少师(宰相)。他受兄长帝乙的嘱托,辅佐侄儿纣王。然而纣王是一位暴君,《史记》卷3《殷纪》说他“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建立酒池肉林,“好酒饮乐,嬖于妇人”,生活腐败;囚禁西伯昌,剖孕妇之腹,凶残成性。面对这样一位暴君,比干认为“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于是连续三日向纣王进谏,希望他改弦更张。纣王问怎么改弦易张,比干说:“修善行仁,以义自持。”纣王大怒说:“我听说圣人心有七孔,难道是真的吗?”于是杀掉比干,“剖视其心”。
千百年来,比干成为中华民族忠君爱国的忠烈典范,受到历代君王和臣民的尊崇。这篇《祭比干文》,便是为周宣帝宇文赟代拟的祭文。宇文赟(557-579)于578年六月即位,次年二月传位于皇太子衍,自称天元皇帝。
《北史》卷10《宣帝纪》说他:
嗣位之初,方逞其欲。大行在殡,曾无戚容,即通乱先帝宫人。才踰年,便恣声乐,采择天下子女,以充后宫。好自矜夸,饰非拒谏。禅位之后,弥复骄奢。……
摈斥近臣,多所猜怨。……恐群臣规谏,不得行己之志,常遣左右密伺察之,动止所为,莫不抄录,小有乖违,辄加其罪。自公卿以下,皆被禁挞,其间诛戮黜免者,不可胜言。
这样一位淫佚奢暴、饰非拒谏的昏君,却来祭吊忠臣比干,本来是天大的讽刺。然而李孝贞这篇祭文,却称得上是千古佳作。
文章开始,“自独夫肆虐,天下崩离。观窍剖心,固守诚节。”叙述历史事件,凭空 而起,峻峭明快。比干的忠义,是因纣王暴虐而彰显。赞扬比干忠义,必写纣王昏暴。然而周宣帝正是纣王一类昏君,如贬斥纣王用语太多,难免使其疑为含沙射影,招来杀身之祸,因而文字只能从简。开头简洁,就为全篇定下基调,后文自然也不能铺排。
第二层意思专写比干。“忠逾白日,义盖秋天。”比干作为中华民族英烈典范,忠义象征,比太阳光辉,比秋空远大。写来不枝不蔓,重点突出。“羲皇以来,一人而已!”评价崇高,准确恰切,感情浓烈,沉郁痛快。
第三层,笔锋一转,归到祭吊的现实目的。“见马卿之赋,恨不同时;闻李牧之名,愿以为将。”汉代司马相如曾作《上书谏猎》一文,切劝汉武帝不要外出狩猎;李牧为赵国名将,北御匈奴,西却强秦,忠心耿耿,最终却被赵王迁秘密处死。此层意思是说,作为文官,要像司马相如那样,忠于皇帝,大胆进谏;作为武官,要像李牧那样,虽死也要尽忠国家。对于宇文赟来说,鼓励臣下进谏是假,要求臣下尽忠才是其本意。而李孝贞却似乎在提醒大家,进谏和尽忠都是危险的。
文章最后四句,归到祭吊本题,收束全文,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自古短文难写。这篇文章虽短,却意思绵长,耐人品味。主要得益于以下三点:
(一) 行文简约,步步转折。读来如游曲栏回廊,景致无限。
(二)感情迭宕,富于变化。读开头一层,令人愤懑。读第二层,令人心生敬慕。第三层则启人奋发自省,欲有所为。最后则如拳家收势,归于肃穆。
(三)运用比喻和典故扩大内涵。第二层以“白日”“秋天”比喻比干忠义高洁,引发读者无限想像。第三层连用司马相如、李牧两个典故,扩大历史空间,有效地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李孝贞的诗也写得很好。
隋初,他曾为皇家撰写《清庙歌词》。《隋书》卷15《音乐志》下载:“先是,高祖遣内史侍郎李元操,直内史省卢思道等,列《清庙歌辞》十二曲。令齐乐人曹妙达于太乐教习,以代周歌。”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隋诗》收有他五言诗六首。这些诗风格浑朴,情感凝重。选材不宽,多写自己的居官际遇和内心世界。《奉和从叔光禄愔元日早朝诗》写道:
铜浑变春节,玉律动年灰。
暧暧城霞旦,隐隐禁门开。
众灵凑仙府,百神朝帝台。
叶令双凫至,梁王驷马来。
戈鋋映林阙,歌管拂尘埃。
保障望瑞气,尚书灭火灾。
冠冕多秀士,簪裾饶上才。
谁怜张仲蔚,日暮返蒿莱。
这首诗是李愔诗的和作。李愔也是柏仁人,《北史》卷33《李裔传》附《李愔传》有简略介绍,说他“位太子舍人”。此处称“光禄”,可能当时李愔正任光禄大夫。
全诗主要写大年初一早朝的盛况。诗的开头写“暧暧城霞旦,隐隐禁门开”,气象宏阔,浑穆壮观。接着写“众灵”、“百神”、“叶令”、“梁王”,比喻各路诸侯、文武百官循序前来宫殿,朝见隋帝。化现实为仙境,既画出了百官的堂堂仪表,也道出了宫殿的嵯峨富丽。“保障”:隋代官名,掌观察、记录天象变异,以视吉凶。“瑞气”,喜气也,太平之意。朝觐之时,朝廷的卫队列仗,戈鋋辉映;乐队奏乐,歌管鼎沸,写出了臣下朝觐帝王的盛况。“保障”、“尚书”、“冠冕”、“簪裾”等句,是写朝廷人才济济,各安其职。“谁怜”二句中的张仲蔚是一位处境艰难的失意官员。此二句的萧条荒凉、寂寥落寞同前面的富丽堂皇、庄严肃穆、歌舞升平形成鲜明对照,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凄苦。
在《听百舌鸟》一诗中,作者以百舌鸟自喻。他写百舌鸟鸣声喜人:“间关既多绪,变转复无穷。调惊时断续,音繁有异同。”暗喻自己很有才能。“饮啄归承露,飞鸣上别风。未避王孙弹,宁畏虎贲弓。”“承露”即承露盘。汉武帝曾在宫中立铜仙人舒掌捧铜盘,承接甘露,希望饮后延年。“别风”,也是西汉宫阙。“欲啄”、“飞鸣”两句是说自己居于高处,作风纯正。“虎贲”,是王宫宿卫之官。“未避”、“宁畏”两句,暗喻自己不惧权贵打击。尽管“石渠皆学府,麟阁悉文雄”,众多文人聚集,但自己决不去凑热闹。“不吝青泥印,时寻白社中”。“青泥”,地势低下之处;“白社”,隐士居住之所。他仿佛要离群索居,去做隐士了。
但是,李孝贞终于没有去做隐士,他的“白社”“青泥”之思,只是表明自己厌恶官场的污浊生活,坚守志操的高洁而已。这一点,在《园中杂咏橘树诗》中得到了进一步表现:
嘉树出巫阴,分根徙上林。
白华如散雪,朱实似悬金。
布影临丹地,飞香度玉岑。
自有凌冬质,能守岁寒心。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橘树自比,前两句说自己出身高贵,入仕做官。中间四句描写橘树白花朱实,布影飞香,暗喻自己居官廉洁,政绩突出,属下满意,声名远播。末了两句,卒章显志,说自己虽处浊世逆境,不惧权势打压,能够坚持忠贞不渝的高尚节操。
《北史》和《隋书》的《李孝贞传》大体相同,对他没有什么受压制打击的记载,只有晚年任内史侍郎,与李德林参典文翰时,因为“无干剧之用,颇称不理。上谴怒之,敕御史劾其事。由是出为金州刺史”,算是一次坎坷。这些诗歌也许就写于此时。

长按二维码关注 俊里说事

码字很辛苦,转载请注明来自杨肸子《杨肸子隆尧特色:隆尧历史上,这个姓李的人文章写的很出色-俊里说事》